当然,后续的情况,朱元璋应该是既高兴不已又深感惋惜的——就差一点,就差那么一点点,就能让张士诚交代在这里了!
不管是直接把他弄死了,还是说把他活着俘虏了,都有巨大的价值和意义,毕竟张士诚那边几乎就是一群乌合之众,只要他这个首领给没了,那底下的人嘛……
就算不直接选择向朱元璋这边投降,那也会陷入混乱中,说不得,还会搞出来内斗,内部厮杀。
那可真就是千好万好的结果了。
只是可惜,张士诚这一战没有被抓住或者被杀,他还是被人给救走了,好好地活着救走了。
但刘彻转念一想,又想到了一个情况,这张士诚回去,也未必他的内部就能够平顺下去。
毕竟,连张士诚的亲信中的亲信的军队,都已经全都交代在了这里,他还剩下多少亲信,多少战斗力比较强又绝对忠心耿耿的亲信?
等到接下来,说不定张士诚所部内部的内斗就已经开始了——当年徐寿辉的境况,就和这边现在差不多。
不过就算没有开始内斗,但要是这一次惨败能够影响到张士诚的各种军事判断和决定的话,也挺有意义。
【至此,张士诚几乎是败局已定。】
【之前,在湖州一战中归降了朱元璋的张士诚旧部李伯升,听闻这个消息后,也看出来了张士诚这边的形势紧迫,因此,他派了和自己交好的人去劝说张士诚,建议他不如干脆投降了算了云云。】
【但是,在遭遇这样的惨败、生死危机,又有曾经的部属劝说,张士诚依旧拒绝投降。】
【到了六月七日,也就是前一战的三天后,张士诚直接再次率军出城,这一次,他们走的是胥门,且兵锋甚锐。张士诚这支军队和常遇春刚刚交手的时候,甚至让常遇春那边稍微后退了。】
【可变故又出现了,这一次,还是出现在了张士诚这边——当时,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就站在城楼上督战,本来一片大好的局面,只要努把力,说不定还真的能够突围成功,可他却突然在城楼上大呼起来:“我们的军士已经累了!停战!停战!”】
【然后直接鸣金收兵。】
【本来可能还在思量着接下来怎么交战能够占据上风、把张士诚再赶回去的常遇春:“……”】
【他的心情可能是复杂万分的。】
【不过再怎么复杂,大约也都是高兴的,常遇春反应相当迅速,立刻率军追击,直接大破张士诚所部,追到了平江城下,就此,攻势甚至都没有停止,而是越来越急,随后又在距离平江城非常近的地方构筑营垒驻扎了下来。】
【至此,张士诚的两度突围尝试全部宣告失败,而从此之后,平江城的包围圈进一步缩紧,张士诚再也不能出城了。】
“啊?”此情此景,不只是当时在领兵和张士诚交战的常遇春可能脑子一瞬间发蒙,就是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看故事发展的百姓们都陷入了呆滞状态。
不少人这一呆滞,时间还不算短,等到过了一会儿,他们才从呆滞中回过神来,然后就开始了非常剧烈的头脑风暴。
“这个人,这个张士信到底是个什么情况?他脑子里面到底在想什么?”有人这么发问。
“他张士信也不是什么没有打过仗的毛头小子了,跟着他兄长这么些年,经历的事情也都不少,怎么现在就这么坑他们自己呢?”还有人这么问道。
“当时难道是有什么我没看清楚的情况吗?怎么,为什么这个张士信要突然决定收兵停战?”甚至有人开始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——难不成,当时真的是有什么问题,只不过我没看见,这上面也没有明确地讲?
不能吧?
虽然接连产生了疑问或者对自己的怀疑,但